首页 > 正文

经济学院教工支部党史学习教育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5-1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1430日,经济学院教工党支部在十楼会议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学习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奋斗历程。经济学院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支部书记王艳主持讨论。

首先,梁军教授代表党史第一学习小组,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斗争这段历史。从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各种力量的艰难探索、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六个方面讲述党的诞生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问题;从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六个方面系列梳理了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第一学习小组的其他老师也分别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其中,王民书记介绍了古田会议的背景和主要精神,冯玲玲结合自身专业谈了土地革命与当前我国土地产权改革的问题,郑文光老师讲述了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能力的认识。

然后,任洲鸿教授代表第二学习小组讲述了党在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他以马克思致安年科夫的信为引言,阐述了对三个重要问题的认识:为什么说新中国是“红色的”、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为什么说党的建设是“伟大的工程”?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拼来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这是当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一切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政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通过长期革命斗争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复杂而曲折过程。这就要求党必须成为始终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并勇于自我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第二学习小组的公维凤、李亚男、姜良强、李文文等老师也分别与大家交流了党史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本次研讨会主题发言深入细致,会议气氛热烈,党员老师发言踊跃。作为教工支部创新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通过学习小组分组讨论、主题汇报、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习的系统性和主动性,汇聚了集体智慧,加深了思想交流,使大家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邱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