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5-03-0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英文名: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专业代码:020401

方案制定负责人:李传健、李玉梅  方案编写执笔:邹宗森、郑文光

 

一、专业简介

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经济学中门类中的经济与贸易类专业,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专业既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学习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技能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在经济学院,学校于2006年设置贸易经济专业,2020年增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过多年发展,本专业已成为学校的重点特色专业之一。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0%以上,多数教师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或顶岗锻炼经历。在学生的学业培养中,本专业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强化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为有志于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提供基础性科研训练;在学生的专业实践中,本专业不断拓展、加深与外贸企业、国际机构、金融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外贸实操技能与职业规划能力,使学生融入国际贸易实操情境,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学校“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工具、具备创新意识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要求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国情、熟悉世界经济运行规律与规则、具备经世济民职业素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突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实务与政策,通晓国际贸易规则、法律与惯例;在个人能力方面,具备能够胜任各类工贸企业、外贸企业、国际机构、跨国公司、政府等各类部门的商务经营和管理工作。经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具体实现以下培养目标:

1.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掌握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内的理论和实操业务知识。

2.能够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专业领域现象、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提出相应解决思路。

3.具备较强的贸易实务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市场营销外贸会计等相关工作岗位。

4.具备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中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富于团队合作精神。

5.掌握信息检索技术,能够进行信息搜集、识别、判断和综合分析,解决商贸、流通领域的相关问题。

6.熟悉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知识,,要求毕业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扎实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把握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前沿,拥有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工具,掌握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技能,形成分析、解决实际经济与贸易问题的基本能力。拥有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具体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1.[政治素养] 热爱祖国,信念坚定,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拥护、贯彻和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人文素养] 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拥有人文情怀。

3.[专业素养] 具有执善向上、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4.[专业知识] 具有扎实宽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商业、贸易、市场和流通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5.[专业技能] 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具备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水平。

6.[沟通协调] 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的沟通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团队协调、适应与组织管理能力。

7.[现代工具] 熟练使用计算机,熟悉常用外贸服务和业务平台,能够利用网络检索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信息,熟悉跨境电商操作规程。

8.[终身学习] 具有创新思维,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对应关系矩阵表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子目标1

子目标2

子目标3

子目标4

子目标5

子目标6

要求1

 

 

 

要求2

 

 

 

 

要求3

 

 

 

 

要求4

 

 

 

 

要求5

 

 

 

 

要求6

 

 

 

要求7

 

 

 

 

要求8

 

说明: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子目标的支撑用“√”表示。

三、学制与学分

(一)学制

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修读年限,弹性区间为3~8年。

(二)学分

总学分为160学分。

四、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专业实验

(一)主干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二)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外贸英语函电、财政学、国际贸易实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经济类)、金融学、国际金融实务等。

(三)主要专业实训

国际结算实训、证券投资实训、国际金融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国际贸易单证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统计实训、计量经济实训、经济数学应用专题实训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是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依托所学习的某一门专业课程进行,安排在第5、6学期进行学生需撰写2篇课程论文,完成并符合要求,每篇计1学分,共2学分。

(二)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用时10周,完成并符合要求,计10学分。

(三)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程即将结束时,检查学生学习成效,培养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78学期进行。完成并符合要求,计6学分。

(四)“五个十”综合素养拓展学习

每位学生大学期间至少阅读10部本专业国内外经典学术著作;至少阅读10篇本专业国内外经典论文;至少熟知10位本专业国内外大师名家;至少定期登录学习10个国内外著名专业网站;至少参加10次高水平学术活动等。撰写学习报告并存档。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一)毕业

修满本专业要求的学分,通过毕业资格审查即可毕业。

(二)学位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议,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七、学分分配表

   

课程体系

学分与比例

学分

合计

比例

通识

教育

平台

必修

课程

模块

政治素养课组

19

46

49

30.6%

文化艺术课组

14

身心健康课组

7

传统文化课组

4

创新创业课组

2

选修

课程

模块

通识选修课组

3

3

专业

教育

平台

核心

课程

模块

专业核心课组

63

63

91

39.4%

56.9%

拓展

课程

模块

专业选修课组

28

28

17.5%

实践

教学

平台

通识

实践

模块

必修课实践教学

10

12

7.5%

军事技能

1

劳动教育

1

专业

实践

模块

实验(实训)

14

32

20%

课程论文

2

专业实习

10

毕业论文

6

说明:表中通识必修课程模块的46学分中,含通识实践模块中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的10学分;专业教育平台的91学分中,含专业实践模块实验(实训)的14学分。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毕文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