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内容:
记:回首四年大学时光,如果用几个词来概括你的大学生活,你会用哪些词呢?
杨:我想我会用充实、满足、平淡这三个词来概括我在曲园度过的四年时光。
记:你认为大学生应怎样规划大学生活?
杨:我认为提前准备是尤为重要的。按照自身条件制定一个得当的计划,知道自己何时该做什么,才不会荒废时光,也不会在临考之前措手不及。制定计划会让你整个大学四年变得更有效率。
记:对于初入学时的新生们参加各类活动或者加入学生会、各社团,对此你怎么看?
杨:我觉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首先应早做打算。如果你选择的职业方向为业界,那么我认为有一段学生会的经历是不错的。如果选择的方向是学界,可以去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精心去做,是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提高非常有益的。
记:作为2014级经济学一班的班长,这个职务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是如何去管理好一个集体的?
杨:这个职务的任职过程既是一个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对于我来说,作为班长的意义是服务同学的过程中的一份份满足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对学术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也更愿意去带领有兴趣的同学去走这个方向。
记:如何做好一篇论文,你是如何进行资料搜索以及付诸实践的?
杨:我认为写论文的最重要阶段是收集文献,这个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需要阅读大量的中英文文献。其次,要有耐心,不要怕被否定。最后,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方面我的导师给我很大的指导。选择一个好的导师真的会让你事半功倍。
记:在未来专业的选择上,考虑最多的是对专业的兴趣还是就业前景?
杨:追求理想固然重要,但脱离了现实却是很痛苦的。因此我觉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打算是可选的。当然,能够做到两者共同兼顾是很理想的了。
记:师哥是何时接触并学习西班牙语的?这是你的兴趣爱好吗?或者这是在为你的出国学习做准备?
杨:刚开始接触是大一结束时的暑假,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尝试着报名了西班牙语的零基础课,后来便是自学。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比较适合自己的去学习的学校,这成为了我继续学西班牙语的动力。
记:师哥当初如何做出考国外大学的选择,而不是选择就读国内高校?
杨:欧洲学制短、学费相对价格不高、西班牙气候好民族热情;西班牙经济学水平高,BGSE基本上能dominate北大清华人大和上交;巴塞罗那经济学学术交流活跃,BGSE毕业之后就算不想留西班牙继续做博士,也很容易跳到欧洲其他强校。
记:为此,师哥做出了怎样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你难忘和感动的是什么?
杨:大二期间我自学了西语,大三结束的暑假备考了雅思。另外,注重平均分和和有一段学术的经历对申请国外学校是大有帮助的。记: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所考国外学校的概况吗?
杨:学校名字是Barcelona Graduate School of Economics,由西班牙的庞培法布拉大学(Univeraitat Pompeu Fabra)和巴塞罗那自治大学(Universitat Autònoma de Barcrlona),以及西班牙的西班牙经济研究所(IAE)和西班牙国际经济研究中心(CREi)共建,只招收研究生。马斯·柯莱(Mas-Colell,著名微观经济学博士等教材MWG作者)是创始人之一,有包括Jordi Galí在内的三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及三名计量经济学会成员在校任教。宏观经济学在欧洲范围第一,经济学学术机构排名世界前20。
记:师哥是如何在国外各校的经济学专业中进行权衡的?能给我们举例一些经济学专业较好的国外高校吗?
杨:在申请前,我也关注了其他国家的一些高校。如瑞典的隆德大学、荷兰的蒂尔堡大学、法国的巴黎经济学院等。最终选择西班牙是因为它的宏观经济学是欧洲最顶尖的。其次,我认为做学术需要有良好的气候和人文环境,这样对我的身心都将非常有益。
记:作为一名优秀的榜样,在申请出国学习方面有什么宝贵经验送给师弟师妹?
杨:首先,语言基础很重要。建议师弟师妹先考取难度较大的GRE,这样可以利用其余温冲刺一个不错的雅思成绩。再者,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兴趣和家庭的经济基础。总体来说,早做打算,这样才会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和动力来做准备。
记:师哥你能用一句西班牙语来鼓励一下师弟师妹吗?
杨:No hay nada imposible, porque los sueños de ayer son las esperanzas de hoy y pueden convertirse en realidad mañana.
记:能为我们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吗?
杨:它的大致意思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那些你在过去里的梦是你现在的希望,你可以把它们变成现实!
采访结束了,在杨浩然师哥的一次次耐心回答中,我们被他的那份责任心深深打动,也被他那份对学术的热爱深深感动。让我们以他为榜样,续写更多曲园传奇。在此祝愿杨浩然师哥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创造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