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级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5-03-0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4级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英文名:Economics

专业代码:020101

方案制定负责人:李传健 李玉梅     方案编写执笔:李琪

 

一、专业简介

经济学专业设置在经济学院,于2000年开始招生,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成立的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和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本专业学科基础厚实,现拥有理论经济学与统计学两个学术型硕士点一级学科、金融硕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以政治经济学的应用与创新研究为特色。师资力量雄厚,团队成员年富力强专业水平高,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8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0%以上。本专业教学科研实力强劲,是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踏实的工作作风,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二、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功底扎实、身心健康、品德优良的经济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包括:

1. 具备坚定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明确的政治立场和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2.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经济学分析方法,熟悉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具备经济学的逻辑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及清晰表达古今中外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

3. 具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包括政策分析、数据分析、模型运用和项目管理等,能够在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工作,或从事与经济学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二)毕业要求

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在毕业时应在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1.[知识]

1)专业知识。扎实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理解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指标的内在联系;把握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发展演进、学派差异及争论重点;熟悉经济学理论运用的市场环境、政策依据和政策效果;了解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实践现状。

2)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比较完善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方法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研究分析和论文写作。

2.[能力]

1)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够将专业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2)沟通与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撰写经济分析报告;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有效协调工作。

3)创新与思考能力。具有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具备理解、表达、总结、归纳、判断经济政策和经济问题的能力。

3.[素养]

1)坚定政治立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2)国际视野。了解经济学专业领域的世界研究前沿和动态,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学习和交流合作;具备国际合作必备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3)终身学习。紧跟国内外经济学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长期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对应关系矩阵表

 

子目标1

子目标2

子目标3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说明: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子目标的支撑用“√”表示。

三、学制与学分

(一)学制

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修读年限,弹性区间为3~8年。

(二)学分

总学分为160学分。

四、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专业实验

(一)主干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二)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经济类)、西方经济学说史、国际经济学、《资本论》导读、管理学(经济类)和信息经济学等。

(三)主要专业实验(实训)

数据统计实验、计量经济模型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国际结算模拟实验、财务报表分析实验、证券投资分析实验、金融统计分析实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文献检索方法实训、Python与数据分析实训、市场营销模拟实训、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是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依托所学习的某一门专业课程进行,安排在第5、6学期进行。学生需撰写2篇课程论文,完成并符合要求,每篇计1学分,共2学分。

(二)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用时10周,完成并符合要求,计10学分。

(三)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程即将结束时,检验学生学习成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7、8学期进行,并于第8学期完成答辩工作。完成并符合要求,计6学分。

(四)“五个十”综合素养拓展学习

每位学生大学期间至少阅读10部本专业国内外经典学术著作;至少阅读10篇本专业国内外经典论文;至少熟知10位本专业国内外大师名家;至少定期登录学习10个国内外著名专业网站;至少参加10次高水平学术活动等。撰写学习报告并存档。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一)毕业

修满本专业要求的学分,通过毕业资格审查即可毕业。

(二)学位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议,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七、学分分配表   

课程体系

学分与比例


学分

合计

比例


通识     教育     平台

必修     课程      模块

政治素养课组

19

46

49

30.6%


文化艺术课组

14


身心健康课组

7


传统文化课组

4


创新创业课组

2


选修    课程     模块

通识选修课组

3

3


 

 

专业      教育    平台

核心    课程    模块

专业核心课组

65

65

91

40.6%

56.9%

 

 

 

拓展    课程   模块

专业选修课组

26

26

16.3%

 

 

 

实践     教学     平台

通识   实践   模块

必修课实践教学

10

12

7.5%

 

军事技能

1

 

劳动教育

1

 

专业   实践     模块

实验(实训)

14

32

20%

 

课程论文

2

 

专业实习

10

 

毕业论文

6

 

说明:表中通识必修课程模块的46学分中,含通识实践模块中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的10学分;专业教育平台的91学分中,含专业实践模块实验(实训)的14学分。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毕文波

友情链接